bc贷

1/4
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。每年公历6月20-22日进入夏至节气。夏至并不是说“夏天到了”,此时夏天已经过了一半。“至”是极、最的意思。夏至这天,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,几乎直射北回归线(23°26′N),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,是一年中白昼最长、夜晚最短的一天。夏至后,气温逐渐升高,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将要到来。
夏意渐浓荷曳蛙鸣,

夏至

乙巳年
五月廿六
 
 
【夏至知多少】
夏至后,地面蒸发强烈,空气对流旺盛,午后至傍晚常有雷阵雨。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,降雨范围小,人们称“夏雨隔田坎”。自古以来有许多诗句写出了这种节气的特点,如唐朝诗人刘禹锡的《竹枝词》中的“东边日出西边雨,道是无晴却有晴”。
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,并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迷人,常常带来局地自然灾害。一般来说,夏至期间,正值长江中下游、江淮地区梅雨期,频频出现强降水天气,容易形成洪涝灾害。
“夏雨隔田坎”是什么意思?
 
【夏至民俗集】
夏至戴枣花是江南地区的旧俗,其年长的妇女在戴枣花时还会说一句“脚麻脚麻,头上戴朵枣花”,据说这是为了治疗腿脚不适。夏至时节,米黄色的枣花盛开,枣花香沁人心脾,妇女们采集枣花戴在头上,美丽幽香。
戴枣花
 
【夏至话美食】
俗话说“冬至饺子夏至面”。夏至面,又叫“入伏面”,是夏至时,制作简单、热量较低的面条类食物。夏至吃面这个习俗,起源于中原地区,后来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流行。古籍《帝京岁时纪胜》对吃夏至面也有相关记载:“是日,家家俱食冷淘面”即俗说过水面是也。”
夏至为什么要吃面?一是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,夏至前后恰逢小麦收割,用新面粉制作喜面是庆祝粮食丰收的很好选择;二是夏至日白天最长、夜晚最短,俗语说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,古人认为在夏至日吃面条这种歌最长的面食可以把白天吃“短”;三是夏至日吃热面,可以通过多出汗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湿气。
夏至吃面
 
 
【夏至膳食养】
山楂乌梅茶
做法:
将乌梅、山楂干、玫瑰花同入养生壶,加水煎煮 15分钟,放凉即可饮用。可依据个人口味加入蜂蜜或冰糖调味。
山药莲子汤
做法:
芡实、莲子淘洗干净,用清水浸泡两个小时;将所有食材倒入汤锅中,加入适量清水熬煮;大火烧开后,转成小火慢炖一个小时,即可食用。
绿豆山药粥
做法:
绿豆淘洗干净,用清水提前浸泡2小时;锅中注入1500毫升清水,加入全部食材大火烧开后,改用小火煨至绿豆熟烂成开花状,即成。
 
 
微信扫一扫,
关注官方公众号
Sitemap